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湘潭新聞網6月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振宇 通訊員 劉柏宇 李耀湘)湘潭縣排頭鄉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鄉、產糧大鄉,往年此時的田野上一眼望去都是綠油油的水稻,可今年這一情況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華宇村,一大片田地被用隔離網圍了起來,田中央被開出一條條寬約兩米、深0.5米的水溝,溝中養殖著成群的青蛙,水溝兩邊的土垅上則種上了包括蔬菜在內的多種作物。
在雙聯村,原本種植水稻的連片稻田里種上了辣椒。分管農業的副鄉長周劍波告訴我們,這一大片種的都是在本地小有名氣的黃荊坪小辣椒,總面積有將近400畝。
緊鄰鄉政府的辰山村、迴龍橋村原本都是重點產糧大村,可如今一眼望去都是長勢正旺的冬瓜、南瓜和才露尖尖角的荷葉、新種的綠油油的草皮,加起來面積在3000畝以上。
今年以來,排頭鄉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通過政府牽好頭、干部帶好頭、企業領好頭,最終讓群眾嘗甜頭。
政府牽好頭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放手帶頭干,在政府層面來說,最關鍵的就是盡快引進適應當地土壤氣候環境、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品種和項目。
2月26日,全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動員部署會一結束,排頭鄉黨委立即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對這項工作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并召開鄉、村兩級黨員干部動員推進會對工作進行部署。在這些準備工作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該鄉黨政班子成員分頭出擊,積極尋找適合當地的項目。
鳶尾草原本是法國的國花,極具觀賞價值,可廣泛用于污染水體修復治理和濕地環境工程綠化,成片栽種還可用于發展旅游項目。目前,國內只有廣東省惠州一家叫做懿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企業全套掌握了鳶尾草的栽培技術,并形成了強大的銷售渠道網絡。一次偶然的機會,鄉黨委書記許偉成打聽到該公司一位負責人是湘潭縣人,便設法與其取得了聯系。經過幾輪溝通,該公司答應在排頭鄉建立種植基地,最終基地落戶在該鄉團結村。
株洲慕她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香料作物種植與提煉加工的專業公司,種植和加工的主要是一種叫做“迷迭香”的香料作物。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唐曉坤多次主動上門拜訪、尋找合作。最終該公司決定在排頭鄉龍佳村建立種植基地,由公司負責種植技術和種子種苗供應,并由公司保底價收購,以確保農戶的利益。
在政府的引導帶動下,一批批項目在排頭落地、扎根,為結構調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干部帶好頭
看到鄉里的主要領導帶頭抓項目落實,很多村干部和黨員也紛紛行動起來,投入到種植結構大調整的戰役中來。
黃荊坪管區的雙聯村有著悠久的辣椒種植歷史,由于當地的土壤中富含磷等礦物質,這里種出的辣椒色澤鮮紅、皮薄肉厚、口感獨特,在當地很有名氣。幾位村干部一合計,決定帶動村民大面積種植辣椒。幾個人合伙出資流轉了200畝耕地建起了辣椒種植基地,帶動當地村民大面積種植,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在村干部的示范帶動下,目前該村辣椒成片種植面積將近400畝。
青蛙規模養殖是近幾年才興起的新興產業,隨著技術和市場及加工技術的日臻成熟,青蛙養殖在很多地方得到了迅速發展。正是看到這一項目的美好前景,華宇村幾名村干部找到湖南天之蟾公司,并成功邀請到該公司建立養殖基地。因為基地建設前期投資比較大、降低成本的唯一辦法就是連片大面積建設。
為此村里的干部黨員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終通過易地流轉安排原來承包戶的方式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最終將近400畝的連片耕地交給公司開發建設,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評價。
企業領好頭
集約化、規模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根本的出路,種植結構的調整走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老路必然行不通,相反結構調整還是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的推進器和絕佳機會。排頭鄉黨委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十分注重發揮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在種植結構調整過程中的特殊作用。
排頭鄉農村經濟組織聯合社是去年底才成立的一個農業專業聯合組織,為配合這次種植結構調整,該組織專業新組建了一家叫做湘潭縣興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企業。該企業成立后主動與瀏陽市思程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對接,在排頭鄉種植綠化草皮500畝,目前已先期種植200多畝。此外,該公司還大面積開展湘蓮種植并推廣蓮魚共生共養全新種養結合模式,目前總規模已達到1000畝以上。
湘潭揚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范圍廣、綜合實力強的農業企業,該公司不僅有著多年大面積種植蔬菜的經驗,而且還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市場。目前該公司在排頭鄉已流轉土地2700余畝,除用來種植冬瓜、南瓜等蔬菜外,還將因地制宜進行蓮魚共養和規模化種植大豆、油菜和藥用紫蘇。據該公司項目負責人皮建財介紹,經過今年的嘗試,如果排頭的土壤氣候適合冬瓜、南瓜種植,明年基地將擴大一倍以上,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由公司負責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瓜果則由公司按市場價格收購。
群眾嘗甜頭
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目的,就是在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達到提供優質農產品、確保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同時,促進農業現代化、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那么排頭鄉的這次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中,農民最終受益能有多大甜頭呢?在采訪過程中,我們與該鄉干部、各專業公司負責人和農戶一起算了這樣幾筆賬——
土地流轉收入,在這次調整中當地的土地流轉費為300一350元/畝,目前共計流轉土地約6000畝,共可帶來土地收入200萬元左右。
務工收入,由于土地流轉后由專業公司負責耕作營運,這樣就需要從當地雇傭大量的勞動力,僅按每畝最低需支付500元勞務費來計算,當地群眾約可獲得勞務收入300萬元以上。
其實,賬還不能這么簡單地算,因為大部分采用了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很多農戶不僅僅是將土地流轉出去這么簡單,還有的以土地入股等多種方式參與其中,甚至依托公司的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跟著公司一起干,那樣收入就會更高。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比如農戶跟著公司一起干,種植冬瓜、南瓜的話預計產值為4000元/畝,純收入為2000元/畝以上;再比如種植藥用紫蘇,平均畝產3000公斤產值6000元,純利可達3000元……要是種植迷迭香、鳶尾草或者養青蛙那樣收入會更高。如果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全域旅游,真正做到一二三產業融合,那將帶來更巨大的隱性收入。
一筆筆賬算下來,大家對種植結構調種越來越有信,干勁也越來越足了。
樺甸市召開“只跑一次”改革事項清單梳理和辦事指南編制培訓會
最高檢開展專項監督 網絡餐飲生產經營列為重點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要來聊城秀風采
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2018年度下半年“雙隨機一公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服務檢查結果公示
新晃:新華書店478本字典助力教育扶貧
湘潭縣排頭鄉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綠色精細高效的農業發展之路
市疾控中心順利通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質控考核
高速高鐵、河湖等沿線“地毯式”清除垃圾
《遇你 予我 逾時光》首簽發布會圓滿舉行
荊州交管局三大隊查獲一輛嚴重超員大客車
273名“準新兵”接受役前訓練
石碣鎮開展“新手爸媽”科學育兒培訓班
市政府召開六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貫徹市委全會和市兩會精神
省石墨烯技術應用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大同大學掛牌
保定市電化教育館(保定市教學儀器站)保定市電化教育館遠程視頻互動平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平臺采購項目(B包)四次招標公告
市禁限放指揮部到迎江區督查端午節期間禁限放工作
西安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對西安市醫院等級評(復)審第一批結果的公示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對話:城鎮化要避免千城一面
明珠居委會開展慶“迎三八 感恩母親”活動
屏 南:舉辦首屆芙蓉李采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