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詹求鋒是六安江淮永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數控班班長。自2003年進入公司以來,他一直在生產一線從事數控加工工作,秉持“精益求精,堅守智造”的精神,他在工作中學習成長,在實踐中鉆研創新,為公司解決和攻關了一大批加工及技術難題,成為公司技能創新性人才的優秀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安徽省勞動模范”、“六安市勞動模范”、“安徽省技能大獎”、“安徽省技術能手”、“六安市技術能手”、“安徽省青年崗位能手”、“六安市首席技師”、“安徽省技能大獎”等榮譽。
苦練本領,在崗位上成長
15年前,剛進廠時詹求鋒對數控車床一無所知。當時車間僅有的三臺高效數控車床不僅加工精度高,而且效率是普通車床的三到四倍。“我一定要學會操作數控車床!”詹求鋒一頭鉆進數控車床操作中。
從沒操作過數控設備,他一邊干一邊借來專業書籍和機床說明書,一個指令一個指令的琢磨,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師傅請教,一天沒弄明白,就兩天、三天……直到弄懂弄會為止;沒有實踐操作經驗,他借來電腦,安裝模擬編程軟件,一遍遍嘗試運行。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后他便開始單獨編程操作。一年后,他被車間提為數控班班長,并開始新品試制工作。
試制件品種多,產品復雜,技術要求嚴,對操作者的加工工藝水平、技能水平是極大考驗。詹求鋒一點一點地摸索,逐步積累經驗,新品交驗合格率不斷提高,有效地確保及時交樣,受到客戶的好評,也為公司贏得了市場。
敢于革新,解決生產難題
2013年,江淮永達簽訂一個月產4萬件汽缸套訂單。為此,公司專門購置了8臺高效自動化數控車床組成生產線。在產品加工過程中,總是有鐵屑纏繞在工件及刀具上,影響產品質量和機械手正常上下料,降低了生產效率。怎樣提高產量及效率在詹求鋒腦海中縈繞。
說干就干。詹求鋒一點一點地嘗試優化程序,一點一點地改善刀具,通過加裝鉤屑裝置,調整機械手程序,終于解決了難題,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單班產量由80件提高到140件,滿足了月產4萬件的訂單。同時,還降低了人工成本,原來需要10臺設備11人才能完成的產量,改進到只要6臺設備6人就可以完成,為公司每月帶來150多萬元的產值效益,獲得公司的mcu項目獎勵。
2016年11月,江淮永達承接了一軍工研究所某型號設備加工訂單,技術要求極高,之前在其他公司加工成品率只有10%左右。詹求鋒接到任務后,反復的試驗,整天加班加點泡在車間,終于找到有效加工方法,將加工的成品率提高至95%左右,滿足了軍工研究所的裝機需求。
不斷鉆研,持續創新攻關
2014年10月,詹求鋒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現被認定為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在他的主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解決了企業實際生產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難。
把員工從繁雜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公司的自動化滾齒機需要改變機械手路徑。如果尋求外援,需要6多萬元的設備改造費,詹求鋒接受此項任務。他和工作室成員耗時6個多小時趴在設備前手工抄寫程序,把程序時刻帶在身邊,一有空就琢磨程序,再反復試驗,經過半個月的奮戰,終于完成機械手動作的設計,并順利應用到生產中。
近幾年,江淮永達立足于做好基礎產業,向整機領域邁進的思路。設計研發高精度數控拉刀磨床。該項目先后獲發明型專利、“安徽省新產品”、安徽省首臺套項目,目前已研發到第三代。詹求鋒在該項目組中擔任著重要角色,負責系統母程序的編寫與調試。經過他日夜反復調試與完善,該設備實現自動測量、自動生成程序、等量磨削,拉刀的使用壽命提高約50%。目前該設備已投放市場,并形成銷量。
蘇成玉 孔慶好 皖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儲勇
王小鴻:新型政黨制度的根與魂
五通橋區農業局積極開展2017年“廉政宣傳周”活動
4月1日起 市交管部門對8個非燈控路口“車不讓人”行為實施電子抓拍
生命無返程,安全記心中
88家農企農場擬獲692萬元扶持
精益求精 堅守智造
宣城干部群眾堅決擁護憲法修正案通過
安陽市婦聯來林調研基層婦聯工作開展情況
能聊天能賣萌 市醫院來了幾個機器人
流轉冬閑田種植景觀花
資本市場擔當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 中原證券:金融創新助力脫貧攻堅
我市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著力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質量水平
省質監局檢查組蒞衡督查節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
市文廣新局召開黨支部書記述職大會
鄲城:脫貧攻堅再推進協力打贏攻堅戰
靈武市餐飲單位“煤改氣、煤改電”完成89%
相山區獲評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
東山縣市容局:依法拆除違建物,拆違控違不放松
十二年,走出技術中堅路
首屆無錫好桃品鑒活動舉行 評出10個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