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里,阿里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展現出了很強的消費力。數據顯示,蘇州的銀發族們餐飲消費較節前一周大增101%,遠超后輩。值得關注的是,老年消費人群在吃這件事上,“潮”的程度絲毫不亞于年輕人。數據顯示,像網紅奶茶店等,已不再只是年輕人消費的專屬陣地。黃金周期間,不少網紅奶茶店,消費規模增長最快的人群,既不是80后也不是90后,而是50歲以上人群,消費環比節前大增55%。同時,老年消費者也在學習和掌握能讓消費體驗變得更好的互聯網新功能。不少網紅奶茶店已經接入口碑app等平臺的手機預點單功能。消費者提前點好單,預約時間即可到店取走,免受排隊之苦。這類新功能也受到了不少銀發族的歡迎。黃金周期間,老年消費者通過手機預點奶茶的訂單數環比節前一周增長近23%。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6萬,占戶籍人口的26%。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因此,早在1982年,蘇州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早了18年。在數以百萬計的蘇州老人中,有多少老人能像通過手機預訂奶茶這樣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生活便利?老人們在“互聯網+”社會中究竟處于怎樣的地位?當“互聯網+”的時代潮與社會老齡化的“銀發潮”迎頭相遇時,我們又該為老人們做些什么?
今年的重陽節即將來臨。9月底,蘇州日報、市老年大學聯手進行了一次“蘇州老年人移動互聯生活狀況”的調查,試圖為這些問題提供某種答案。
數據分析
資訊和社交類app最常用
本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在蘇州市老年大學的部分班級以及葑門橫街社區、里河社區、鈕家巷社區、大觀名園社區、新天地家園北社區等進行,調查對象共300人。
接受問卷調查的老人中,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比例超過了80%。而在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老人中,有近一半人網齡達到3年以上。近60%的受訪者表示對移動互聯網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其中“重度依賴”的達到10%。
“您覺得移動互聯網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嗎?”
針對這一問題,45%的調查對象表示“改變很大”,36%表示“部分改變”,19%表示“基本沒有改變”。很多年輕人的手機里,app圖標多達兩三屏,但本次調查顯示,老人們使用的app相對少了很多,70%左右的受訪者僅使用不到10個app,使用30個以上app的僅占2%左右。在老人們常用的app中,社交類、新聞資訊類、圖片類、天氣類和地圖類位列使用率前五名,其中微信的使用率高達90%以上。
老人們使用移動互聯網主要做些什么?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排第一位的是“瀏覽資訊”,所占比例高達66%左右;排第二位的是“溝通社交”,所占比例為61%左右;排第三位的是“娛樂”,所占比例為46%左右;網絡購物、支付日常生活開支(通訊費、水電費等)、獲取生活服務(打車、買票、預約掛號等)所占比例分別為36%、32%、23%;排名最低的是使用網銀和投資理財,所占比例分別為13%和12%。
接受問卷調查的老人中,約50%從不使用移動支付,26%偶爾使用移動支付,日常消費大多數靠移動支付的僅占10%。
個案描述
沒網就活不了的古稀“宅男”
家住東港新村的72歲的朱老伯一度成為使用支付寶的“網紅”。
72歲的朱老伯在向記者展示他的網購記錄。
蘇報集團旗下的《姑蘇晚報》曾刊發了一篇報道,反映很多老人因為不會移動支付而不得不去銀行排長隊繳納水電煤氣費用的尷尬局面,這篇報道引起了朱老伯的共鳴。他給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渴望學習移動互聯網的強烈愿望。此事引起了支付寶官方的關注,他們的客服團隊專門編寫了一本“給父母看的”支付寶常用功能操作指南,客服團隊通過報社把第一本操作指南送到朱老伯家,并手把手地教他使用支付寶。兩天后,朱老伯開始了第一次網購,用支付寶充了手機費、買了魚食,還在小店里完成了一次移動支付。
從此,朱老伯開始記錄自己的每一筆網購。從去年2月至今,朱老伯已經完成80多次網購,購買的商品包括血糖試紙、蟑螂捕捉器、花種、魚食、衣服、手表、雜糧……共計花了3000元左右。他的熱帶魚魚食以及魚缸配件全是在淘寶上買的,而學會使用支付寶之前,他只能去花鳥市場,“不僅麻煩,而且比網上貴一倍左右”。
受到網購成功的激勵,朱老伯開始嘗試更多的移動互聯網生活方式。看到小區里安裝了生鮮配送柜,他馬上掃碼下載了app,自己注冊、自己充值、自己下單,成功地在網上買到了菜;看到電視新聞上報道老人排隊買火車票,他下載了“12306”app,研究怎么在線買票;家里的水費、電費、煤氣費,全都實現手機在線支付……目前,他正在研究怎么通過手機叫車和預約掛號。
家住平江新城錦華社區的朱長熙,也是一名老年“重度網絡依賴癥患者”。
77歲的他“網齡”已有10年。他告訴記者,老伴住在護理院,子女在外地,而自己又行動不便,所以幾乎天天“宅”在家里,“因此,我現在可以說到了‘沒有網就沒法生活’的地步。”朱長熙的日常購物,有90%以上是通過網上進行,每個月他要收到一二十個快遞;與親友交流,主要是通過微信;娛樂生活,則通過“酷狗”“酷我”來聽歌,通過“喜馬拉雅”“蜻蜓”聽評話,通過“優酷”“土豆”看影視劇;去醫院看病,先通過手機預約掛號;碰到不明白的問題,上“百度”搜索……朱長熙表示,移動互聯網不僅方便了自己的生活,還讓自己“基本能和時代保持同步”。
應用場景
“智能手機培訓班”最受青睞
然而,并非所有老人都像這兩位朱老伯那樣能順利使用移動互聯網。在本次問卷調查中,超過80%的受訪老人表示,自己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的過程中遇到各種障礙。
調查結果顯示,43%的受訪者受困于“智能手機的系統設置與維護問題”,34%的受訪者“不知道怎樣下載app”,30%的受訪者遇到了“app的注冊、登錄問題”。
蘇州市老年大學開設的智能手機培訓班很受歡迎。
老人們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碰到問題時該向誰求助?
按理來說,子女是他們最方便的求助對象,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40%的老人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碰到問題時能獲取子女的支援,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老人學習能力下降,要一步一步地教,子女們嫌煩”。
從2015年秋季開始,蘇州市老年大學開設老人智能手機培訓班。培訓班老師雷忠海介紹,每個學期都有大批老人爭相報名,最火爆時4個班的名額不到半小時就被搶空。“還會出現‘留級生’,有的老人學了一個學期沒學會,下個學期又擠了進來。”
記者在培訓班現場看到,雷忠海通過攝像頭現場演示如何操作智能手機,他講解得非常細,“后綴名是doc的是文檔,后綴名是wmv的是視頻文件,后綴名是jpg的是圖片……”雷忠海告訴記者,這堂課主要講手機的系統,“很多‘老同學’們連電腦都沒碰過,所以只能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教。”記者在班上現場發放了調查問卷,一名“老同學”在填寫問卷時嘀咕道:“移動互聯網?我用的是電信手機啊,不是移動的……”
在這個班里,年紀最大的學員是83歲的張凌云。1950年代大學畢業、教了大半輩子書的張凌云表示,自己渴望像年輕人一樣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生活,所以,她走進手機培訓班做起了“小學生”。她告訴記者,自己使用智能手機剛剛一年,之前只會用微信和qq,“有一次我生病了,只能打電話給兒子,兒子開車把我送到醫院、替我排隊掛號,忙前忙后搞了半天,”張凌云說,兒子也兩鬢斑白了,當時她就覺得有必要學習用手機上網了,“要是我也會用手機叫車和掛號,能省掉多少麻煩啊。”
雷忠海表示,手機培訓班將重點教授移動支付、網絡購物、微信公眾號服務功能等方面知識。
多了解智能手機的應用場景,是手機班學員們的普遍心態。
姑蘇區塑心公益服務社也正在社區里為老人開設“新媒體小灶”。服務社負責人唐敏說,老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最大障礙在于學習能力的下降,尤其是記憶力下降,“記憶力下降還導致他們經常忘記app的用戶名和登錄密碼。”
學者觀點
移動互聯網需“適老化改造”
此次問卷調查中,63%的受訪對象認為多數手機app“功能太多、太復雜”,40%的受訪對象認為“登錄名和密碼太難記”,23%的受訪對象吐槽手機app“界面字體較小,看不清”。同時,近70%的受訪對象認為有必要專門開發“老人版”app。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瑞恩社工機構理事長陳維佳,近年來一直在關注老齡化社會的各種問題、特別是社會的“適老化改造”。他說,近年來,蘇州在“適老化改造”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比如積極推進居家養老體系、普遍建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等,“但是,移動互聯網的‘適老化改造’相對滯后。”
“既然有很多老人認為有必要專門開發‘老人版’app,那就說明目前的移動互聯網至少在技術層面對老人并不友好,而這種不友好則導致老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的恐懼和排斥。”陳維佳說,對移動互聯網進行“適老化改造”,需要從兩個層面入手——移動互聯網企業層面和社會培訓層面,前者應當考慮老人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降低老人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門檻;后者應當擴大針對老人的培訓覆蓋面,把更多的老人領進移動互聯網的大門。
“從企業層面來說,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承擔起社會責任,但事實上,可能有很多企業缺乏動力,因為老人不是他們的主力消費人群;從社會培訓層面來說,老年大學的覆蓋面非常有限,而社會組織開展培訓需要有人力和財力的支撐。”陳維佳說,說到底,移動互聯網的“適老化改造”需要政府承擔起責任,“并不是要政府直接去做,而是需要政府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去做。”
□選題策劃:吳秋華 高 巖
稿件執行:高 戩 陳溪磊
塘廈率先成立鎮級大氣辦 推進藍天保衛戰縱深開展
內江從5月1日起施行《關于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的通知》
市“兩重兩問”辦專項督查重點建設項目
梁園區開啟農村公路酷暑管養模式
“煙臺造”亞洲最大超級游艇“幻想號”昨日首航
移動互聯大浪中掀起“銀發潮” 蘇州老年人手機上網狀況調查報告
蕪湖縣:創新驅動發展 智能引領制造
市創文辦到潮安區東鳳鎮督導創文工作
閭偍閾惰澶拰鏀娣卞叆鍩哄眰寮€灞曢闃茬數淇¤瘓楠楀浼?
南明區啟動全民閱讀“三進”活動
泉州工匠 搶灘省外市場 去年全市建筑企業外省完成產值846.95億元
加深交流加強合作 共議合作發展新機遇
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走進恩平 把學習貫徹成果轉化為工作成效
寧波市氣象臺發布高溫報告!今天到周末都是高溫日
【政法委】城中區全面推進從嚴治警“五查五整頓”專項行動暨弘揚城中精神,打造一流政法隊伍
雨湖區扎實開展防汛演練
鄒城市太平鎮掀起掃黑除惡工作宣傳熱潮
以為民警放假 鄖西一對父子非法電魚被抓
遂寧召開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通報市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
河源兩道美食獲評廣東地方特色農家美食
分別為牛筋糕和鄧氏亮堂肉丸的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