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振興 創造美好生活
——市開發區穩步推進鄉村建設工作紀實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市開發區在中央、省、市的堅強領導下,結合轄區實際,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現代農業建設,農業產業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農業發展新動能加速成長。
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
村道巷道干凈整潔、河道溝渠水清、美麗庭院溫馨舒適、文體設施配套完善……從“臟亂差”到省級文明鄉村,說起佃戶屯街道辦事處張堂村,近年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村莊環境。
3月28日,記者走進張堂村,讓人宛若置身獨具特色、鄉土濃郁的鄉村畫卷。寬闊平坦的柏油路直通農家,道路兩旁路燈高高矗立,一棟棟農家小院在格外引人注目。
改造鄉村,細節處見文章。為了徹底改變村莊“臟亂差”的舊面貌,張堂村新建了污水管道,一下雨天到處積水的現象成為了過去時。村里還利用廢棄大坑修建文化廣場,豐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廣場上電子顯示屏播放居民比較喜歡的戲曲節目,也有惠民相關政策方針,方便百姓及時了解。
張堂村的蝶變是市開發區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工作的體現。市開發區重點實施美麗鄉村建設3年行動計劃,創建開發區重點貧困村佃戶屯街道曹樓、虎頭李、朱大廟、杜橋社區、岳程街道楊董、郝莊社區等14社區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到2020年,確保完成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達到70%以上。
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重視生態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以建設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為主線。“我們運用3萬畝集中連片土地資源優勢,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加快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升級改造,積極培育和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產品,推廣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打造集農業產業、農業觀光、新村展示、田園體驗等于一體現代農業產業帶。”市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趙福龍說道。
金河岸生態園是市開發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為了保證生態園每月都有新鮮水果上市,該園區營造了“冬日暖棚里面草莓鮮,三月四月桃花梨花迎春來、六月火龍果兒紅、七月八月葡萄架下享清閑、深秋蘋果梨兒滿筐裝,銀杏黃似金、楓葉紅如火”的人間仙境,實現了一年四季有花有果,讓游客在世外桃源里,體驗采摘樂趣,盡享田園風光。
園區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模式,加大科技興農力度,通過園區的優良品種選擇與選育、大棚建設、肥水一體化建設及應用,從而起到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經營模式、消費方式和直接參與等方面的示范樣板基地的作用,帶動周邊村民運用高新生物技術走高產、優質、高效、無污染的生態新路子,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興建扶貧產業助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扶貧先扶志,市開發區立足于變“輸血”為“造血”,把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就業創業作為脫貧的關鍵措施。引導貧困村村干部帶頭創業,支持貧困農民本土創業,鼓勵在外工人員返鄉創業,實現貧困農民就地創業致富。
日前,記者來到市佃戶屯街道辦事處雙廟社區發源產業扶貧基地,見到了正在打理大棚的李章保,多年前,在政府的幫助下,讓李章保接觸到了大棚種植技術,從此便以大棚為伴,潛心鉆研,成為雙廟社區第一批富起來的農民。
“俺村二三百戶,現在搞大棚的都占到100多戶,通過搞大棚俺村整體比以前富的多了。”李章保告訴記者。
雙廟社區村民脫貧致富是市開發區積極探索“企業+基地+貧困戶”幫扶模式的縮影。今年,市開發區將繼續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果品等特色種植大棚,發展農產品加工、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帶動轄區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記者 黃啟峰 通訊員 劉光紅
出逃21年職務犯罪嫌疑人落網
省第二督導組督導檢查我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意見反饋會召開
南靖:打造特色攝影小鎮 助推生態旅游發展
為受災群眾提供24小時現場診療服務
南昌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4月9日起網上報名
推動鄉村振興 創造美好生活
江城區:城北街道激發黨建工作活力服務社區群眾
六安市城北小學舉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愛心媽媽來了”
整治規范高校網貸行為
半掛貨車輪胎起火 消防緊急撲救阻止火勢蔓延
路邊水果莫采摘 留與大家共欣賞
創新優化服務 激發佛山經濟發展活力
君山警方搗毀一吸販毒團伙 抓獲涉毒人員8名
未雨綢繆深入調研,為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夯實基礎
青云譜區創建省級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
馮家瑋:市民眼中的川北大門“帥交警”
老教師家漏水 自家“反式堵漏”解難題
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多項國際、國內能力驗證獲得滿意結果
漣水縣農開項目榮獲“最美農開工程”獎